她是执着的科研工作者;她是“侃侃道天下,娓娓论古今”的历史老师;她更是同学们眼中的“花姐”。她是民社学院的滕兰花老师。她认为:“教学感悟可以转换成科研课题,科研最终目的是让教学更有质感。”

情系“史海” 不忘初心
从与历史的初见到相知,滕兰花与历史结下了不浅的缘分。
高中历史老师幽默通俗的上课方式,让滕兰花对历史逐渐产生了兴趣。1994年高考后,她选择了广西师范大学的历史系。大学第一课,老师带着他们全班同学到了桂林兴安县实地考察灵渠,在见识了古代宏伟工程的同时,滕兰花进一步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原来历史是那么接近我们的生活。”她心想着。四年大学生活转瞬即逝,老师们的讲课十分精彩,他们渊博的学识让她深感佩服,这激发了她读研之志。1998年9月她继续留在广西师范大学攻读中国近代史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方向硕士。三年的硕士生学习,让滕老师坚定了从教的信念,也愈发坚定“沿着历史道路”走下去的决心。
2001年,滕兰花来到了我校的政法系历史学教研室工作,开始走上了教师生涯。在教学的过程中,她渐渐地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知识储备不够。2004年,经过同事推荐,滕兰花报考了云南大学博士研究生,选择了广西历史地理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2001年进入我校至今,滕兰花主持了10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明清时期桂西南地区伏波信仰的社会史考察”、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青年项目“民间信仰与构建和谐社会:广西社会转型中的民间信仰问题研究”、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2011年度课题《神明信仰认同与岭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研究》、广西教育厅“广西民间信仰与国家边疆社会秩序关系探析”等。在各类期刊发表了近30余篇论文,还出版了专著《明清时期广西区域开发不平衡研究》,获得2012年广西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两项。
科研之路虽然很艰辛,她依然沉浸于历史带给她的快乐中,勇往直前。“学历史就是要两条腿走路,即要查阅古籍、立足文献,又要下乡调查。”她如是说。科研不能局限于闭门翻阅古籍,实地考察成了她的必修课。
进行田野调查期间,滕兰花感受到了普通百姓对家乡的热爱。在她做清代广西伏波信仰研究时,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一位历史爱好者晒了很多龙州县伏波庙会的照片,大喜过望,当即通过邮件与对方联系。当对方得知滕兰花在做科研调查时,他热情地邀请滕兰花前来参加庙会,还联系了当地历史爱好者一起交流学习。历史爱好者们的热情让滕兰花为之感动,更坚定了她做好地方史研究的决心。
因材施教 渐臻佳境
从教十四年,滕兰花共承担过9门课程教学工作,如《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国历史文献学》等,还开设了通识通选课《文化地理学》,同时还为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讲授《文化地理学》选修课。
滕兰花刚从教时,负责讲授的课是《中国历史文选》。这门课是历史学专业必修学位基础课,地位重要。如何上好这门课,滕老师也曾有过照本宣科的茫然,但随着她在2004年去云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后,她从导师那里学会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法外,滕老师把理论知识化解为小组探究课题,甚至跳出教材的局限,选择与西南地区的历史名著名篇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分组研读,并进行课堂汇报。教学效果好。“这是一种良性的互动,学生们不仅要学习研读古籍、还要注重团队交流,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提高积极性与参与度,而且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滕兰花说。
滕老师在教学当中坚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探索提高教学实效的新渠道和新手段。在课堂上,滕兰花是一位十分注重互动的老师。她会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出发,由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讲到中西文化的碰撞;由动画片《功夫熊猫》切入到中美文化差异的分析……滕兰花说:“给学生上课,一定要让课堂活起来。”民社学院2012级历史学吴茜同学认为:“滕老师的课轻松活泼,她的知识面很宽,我们在她的课上可以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滕老师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竞赛,以赛练兵,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工作以来获奖励19项,其中国家级教学奖励1项、省部级教学奖励10项、校级教学奖励8项。荣获2013年第二届“广西民族大学教学十佳”称号。2014年6月12日获第一届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人文社会科学组二等奖。 2014年主讲的通识课《文化地理学》被评为全国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
良师益友 言传身教
滕兰花平时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但一直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滕老师是刀子嘴,豆腐心!”她的学生都这样评价。的确,滕兰花在课堂很严肃,对待学业态度严谨;但是在课堂外,她是学生们的“花姐”。
对此,民社学院2012级历史系吴茜同学印象很深。吴茜通过层层选拔,代表民社学院参加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吴茜说:“作为我们系主任,她平时很忙,但是她会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指导我们。”在校赛的前一晚上,滕兰花亲自示范讲课,并且给吴茜纠正错误。
校赛结束后,吴茜以初中组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参加广西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的资格。在备战区赛的两个月里,滕老师与吴茜等选手或是集体备课,或是示范讲课,事无巨细,皆事事亲为。区级比赛的前夕,吴茜和搭档到了广西师范学院报到。“虽然滕老师有事在身,未能与和我们一块过来,但是我们一直保持着电话联系。晚上八点抽签后,我对抽到的课例有些把握不准,心里忐忑不安。整个晚上直到凌晨三点,老师在QQ上,给我们鼓励和建议。”吴茜感慨地说。到了第二天早上,滕兰花七点半就赶到了师院,从比赛开始到结束一直陪在吴茜的身边。“滕老师的到来让我感到安心。”吴茜说。所有的付出取得了回报,吴茜最终以距离第一名零点五分的成绩获得第二名。回想起从校赛到区赛老师一路陪伴,她仍然很感动。
2009年,滕兰花成为硕士生导师,年轻的她很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小生活在北方的郭文娟对南方的风俗文化不是很熟悉,研究民间信仰的她屡屡遇到困难。滕兰花了解到这个情况,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她做讲解,还通过QQ、电话进行交流。在滕兰花帮助下,郭文娟不仅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还获得了国家优秀研究生奖学金。“滕老师是我的奋斗榜样,是我模仿的对象!”受到滕兰花影响的郭文娟,现在也成为了一名教师。(校对:银绍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