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2016年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通知》(桂教高教〔2016〕75号)精神,为充分展示学校在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表彰和激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活动,我中心于近期组织开展了2016年度广西民族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和评选工作。本次校级教学成果奖共收到54项成果申报,经组织专家评议,共评选出特等奖10项,一等奖33项,二等奖10项。现对评选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3天(2016年12月19日至2016年12月21日)。如对评选结果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并署真实姓名报送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高教研究室。
联系电话:3261845。
附件:2016年度广西民族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16年12月19日
2016年度广西民族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评选结果 |
1 |
服务“一带一路”创新型东盟语种专业建设实践 |
覃秀红 |
特等奖 |
2 |
高校民族理论政策课程的持续三化建设 |
龚永辉 |
特等奖 |
3 |
化学化工类专业“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黄钦 |
特等奖 |
4 |
汉语国际教育多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
何山燕 |
特等奖 |
5 |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档案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理论与实践 |
黄世喆 |
特等奖 |
6 |
民族预科主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
黄永彪 |
特等奖 |
7 |
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
伍广津 |
特等奖 |
8 |
卓越民族人才培养的理论探索与模式创新 |
谢尚果 |
特等奖 |
9 |
大学英语写作拓展课程建设与实践 |
邓涛 |
特等奖 |
10 |
大学英语课程多元化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
粟芳 |
特等奖 |
11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
陈媛 |
一等奖 |
12 |
基于实训平台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
黄素心 |
一等奖 |
13 |
创新本地区与跨界民族艺术教育新模式,构建广西特色民族艺术基础教育 |
伏虎 |
一等奖 |
14 |
广西及东南亚歌舞乐特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苏燕玲 |
一等奖 |
15 |
发挥数学建模团队指导作用,大力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
曹敦虔 |
一等奖 |
16 |
卓越法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探索 |
何立荣 |
一等奖 |
17 |
以学科竞赛为牵引的“大化工”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廖安平 |
一等奖 |
18 |
全程式多维度提升民族院校化学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模式 |
刘宝 |
一等奖 |
19 |
实用老挝语会话教程(教材) |
卫彦雄 |
一等奖 |
20 |
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 |
李俊 |
一等奖 |
21 |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专业对接东盟的“本土化”改革与实践 |
杨天保 |
一等奖 |
22 |
《简谱钢琴即兴伴奏教程》 |
陈中 |
一等奖 |
23 |
网络工程专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葛丽娜 |
一等奖 |
24 |
广西高校民族预科数学课程改革与创新 |
杨社平 |
一等奖 |
25 |
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研究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赵维伟 |
一等奖 |
26 |
新编泰国语口语教程 |
游辉彩 |
一等奖 |
27 |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以赛促学”教学模式研究 |
梁涛 |
一等奖 |
28 |
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课堂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
唐贤秋 |
一等奖 |
29 |
大学语文(教材) |
李启军 |
一等奖 |
30 |
民族院校物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王志文 |
一等奖 |
31 |
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
刘志雄 |
一等奖 |
32 |
二语习得中母语迁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广西民族大学为例 |
林琳 |
一等奖 |
33 |
基于服务北部湾人才培养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 |
夏璐 |
一等奖 |
34 |
创新法学专业双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以广西民族大学法学专业为例 |
谭洁 |
一等奖 |
35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梁洪坤 |
一等奖 |
36 |
采购管理(教材) |
秦小辉 |
一等奖 |
37 |
面向东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研究 |
王新哲 |
一等奖 |
38 |
法学本科实践教学多元化路径改革与创新 |
黄中显 |
一等奖 |
39 |
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高校外语专业口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
吴力菡 |
一等奖 |
40 |
国际商务人才创新创意创业多维度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
文岚 |
一等奖 |
41 |
民族地区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陈鹏飞 |
一等奖 |
42 |
基于物理化学理论/方法创新的创新人才培养 |
黄在银 |
一等奖 |
43 |
法学院知识产权专业“协同育人”成果 |
齐爱民 |
一等奖 |
44 |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 |
周丽华 |
二等奖 |
45 |
非文本资料解读能力训练——《文化地理学》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赖莉云 |
二等奖 |
46 |
“教-学-研”三位一体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与研究能力的实践 |
王庆 |
二等奖 |
47 |
壮族民间文学概要 |
陈金文 |
二等奖 |
48 |
基于国家西部地区人才培养TEFL项目的民族高校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
贾芝 |
二等奖 |
49 |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
蓝艳芳 |
二等奖 |
50 |
法学隐性知识传授的理论与实践——基于SECI模型 |
朱继胜 |
二等奖 |
51 |
关于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实践创新为主导的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
万益杰 |
二等奖 |
52 |
基于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卢振坤 |
二等奖 |
53 |
集中办学模式下民族预科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
潘洪媚 |
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