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办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承办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协办单位: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二、研习主题: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跨国民族研究
三、研习目的
近现代历史上,欧洲列强对东南亚国家的殖民侵略以及东南亚地区民族国家的先后成立,最终造成了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各国之间形成了许多跨国民族。中国南方的跨国民族主要分布于中国广西、云南等边疆省区。当前,中国南方各跨国民族依赖族群内部的社会关系网络,在中国-东盟友好关系的国际背景下,彼此通过多种方式与国界另一侧的同源文化民族维持密切的联系。从民族学人类学的视野理解,对于跨国民族间的互动关系研究,既有助于我们从整体论的角度把握历史维度中的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跨国民族的轨迹,也有助于我们从现实的角度审视东南亚国家各民族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的边疆社会稳定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为此,我们组织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跨国民族研究”为主题的暑期田野调查研习营,为全国各地在读硕士生、博士生、在站博士后和青年教师提供学习、分享与反思有关边疆社会发展的理论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的机会。训练营力求在培养学界新生力量开阔视野、关注前沿,特别是在跨国田野调查方法和技能方面,给予学员更多的训练和帮助。我们殷切期望学员在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术名师的指导下学有所得,在未来前进的道路上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四、研习营举办时间:
2016年7月11日-2016年7月18日(11日报到,12-13日授课,14-17日调研,18日离邕)
五、举办地点:
课程培训地点:广西南宁市广西民族大学东校区内(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
田野调查地点:广西边境地区村落
六、招收对象和招收人数
招收对象:国内高校对跨国民族研究感兴趣的在读硕士、博士、在站博士后、青年教师
招收人数:正式学员30人
七、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主要由国内长期从事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跨国民族问题研究的民族学人类学专家担任。
八、选拔方式与结业
由申请者填写报名表(见附件),由研究生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签署意见。
举办单位要求学员每人提交一篇个人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最好是尚未公开发表的),并根据申请者的学习成绩和学术业绩选出学员,最终发出录取通知书。
完成研习营学习后,颁发结业证书。
九、相关费用
本次活动经费由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与东南亚民族研究人才小高地”专项经费资助。
主办单位报销所有学员从所在学校到广西南宁的往返交通费火车硬座票,承担所有学员在上课及田野调查期间的住宿费和伙食费,以及从南宁至调查地点的交通往返和食宿费用。
十、报名和联系方式
申请者进入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网站主页(网址:http://msy.gxun.edu.cn/)“下载”栏下载报名表。
报名表填写完毕与相关证明材料用EMS寄至: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东路188号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雷韵老师(收),邮编:530006。
广西民族大学校内人员请将报名表送至:东校区求是楼108“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雷韵老师
报名截止日期:2016年6月20日
举办单位择优录取学员,并于6月25日在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网站公布录取名单,通知学员录取情况。
联系人:雷老师,罗老师
电话:13077740593,0771-3265606
电子邮箱:yanxiying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