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晚,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十月“读书活动月”及第二届“我思故我在”本科生学术活动颁奖典礼在基地楼报告厅举行,雷韵、谭静、高崧耀、唐彬彬等老师出席并为获奖同学颁发证书和奖品。活动自启动以来,以读书分享会、2013级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田野实习展、学术论文竞赛等形式展开,为本科生提供了展示学术能力、分享学术成果以及与专业教师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
11月15日晚,历史学系于综合楼第六阶梯教室成功开展读书分享会。2016级历史学班李依浓分享读书心得,她说:“通过阅读北京大学朱孝远教授的《如何学习研究世界史》,我明白了学习历史必须要有严谨的态度。”





11月20日晚,社会学系在基地楼报告厅开展读书分享会,针对社会学系教师推荐的《社会学的邀请》《拯救乳房》《乡土中国》等书籍进行分享。“社会学不仅是个名词,更是个动词。我们对个人主义模型的过于信赖和社会力量的低估反映了对自由图景的歪曲认识。对于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及差异性后果的正确评价,可以让我们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更好地塑造未来。”2014级社会工作班梁宽说。
11月30日晚,民族学、人类学专业于学友楼207室联合开展读书分享会。谭静老师点评,2014级的同学体现出学科素养,对书籍的反思比较多;2015级的同学则是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大一新生们则做好了初入专业学科门槛的工作。她认为“读书是灵魂的碰撞”,希望大家通过研究书中提供的资料,了解其背后的理论并做出思考,找到一个与自己灵魂产生碰撞的作家。
本届学术活动还增加了新的内容,2013级民族学、人类学专业的本科生面向学校师生展示暑期调研成果——田野实习展《我们的成人礼》,并于11月17日在东校区图书馆副楼展出。该展收集“田野照片”,并按主题分类、整理“田野心得”到制作展板。在展出的一个月内,吸引了不少同学观赏。
有别于首届“我思故我在”学术论文竞赛,本次学术论文竞赛将范围扩大至学院各个专业,面向全院本科生征集学术论文,并有田野感悟、社会现象之我见、少数民族民俗研究、广西历史研究等与之相关的主题可供选择。据悉,截至11月20日,大赛组委会共收到28篇参赛作品;获奖作品将于明年初在民社学院纸质刊物《多彩天地》中发表,供师生相互探讨,切磋交流。
雷韵老师总结,相比于首届学术活动,活动规模进一步扩大,参评论文的水平有所提高。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院团委学生会的组织筹备工作准备充分;教师评审工作到位。她希望同学们能加强反思,积极准备,继续迎战第三届“我思故我在”本科生学术活动。(编辑:苏昭凤 实习编辑:沈春娴 邓榕榕 校对:韦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