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晚,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基地楼108室举行田野经验交流会,学院罗彩娟老师及2015级、2016级研究生参加讲座,共同交流田野调查经验。

2015级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刘丽作“走近凉山”讲座,分享在凉山调研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她从调查主题的确定、资料的收集、行程的规划、物品的储备四个方面阐述田野调查的前期准备工作,解释调研地——位于川西高原的安宁河平原的西昌的地理区位、区域范围。她说,调研不能只是眼看,要善于与当地人进行沟通交流,以便拿到第一手资料,才能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
2015级壮学与瑶学专业毋利军围绕“邂逅他者”阐述他对于田野调查的一些理论观点。他认为在田野调查过程中,理解他者要求调查者具有投入式的内部视角和抽离式的外部视角;认识自我上要在自我与他者的互动中感悟文化,进行比较反思。在深度访谈方面,访谈对象以先锋型人物为主,中间型人物为辅,平庸型人物作为补充,采用忠实记录原话原则,开放式谈话进行访谈交流。
2015级中国史专业甘江峰针认为,进行田野调查时心记与设备记录同样重要,在谈话过程中,尽可能采取心记与录音笔的方式;每天对记忆内容、录音内容进行整理,书写田野日记必须做到详细记录,忠于事实。
2015级学科教学(历史)专业顾叶分享教学实习经验,她针对自己在观摩、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几点关于听优质课、上实习课的建议:在观摩、外出听课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笔记,及时对讲课进行评议,认为教学方式新颖的地方可以进行标记并消化、运用;在教育实习的准备阶段,要根据实习学校教学进度及带队老师安排进行备课,在详细书写教案以后,按照标准课程要求进行小组试讲,并针对问题进行完善;实习阶段,需主动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理顺上课思路,把握上课节奏;实习后需认真总结这一教学实习阶段的想法,并与老师、同学交流实习经验,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罗彩娟老师对同学们的田野经历有深切感受。她认为田野调查是学习民族学、人类学专业同学的成人礼,需要在这片“大海”里挣扎一番,才能学到技能,并获得成长,她祝愿同学们完成田野调查的成年礼。(编辑:贤梅芳 校对:李凯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