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通讯社报道】4月21日上午,全国民委系统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交流会在我校国际交流处大会议室召开,国家民委人事司副司长张湘翼,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卢献匾,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曾凯,我校党委书记朱华、副校长黄晓娟及全国民委系统民族干部代表45人与会,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巡视员黄济健主持交流会。








朱华书记介绍我校发挥高校资源,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他指出,自建校65周年来,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把立德树人作为办学根本任务,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积极发展学科专业,形成了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为一体的办学特色。我校高度重视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我校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抓、具体抓,始终坚持教育培训服务社会。近年来,主要取得以下成绩:一是成立我校培训中心,统筹全校干部培训工作,加强管理方法,规范教育培训工作。二是加强大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师资培训水平,学科水平高且赢得口碑。三是加强合作交流,借鉴各高校党校教育培训经验。四是培育教育培训品牌,重点实施建设“一院一品”培训品牌。五是做好现场教学,将理论教学和现场教学结合起来,注重实践性,增强培训效果。六是增设教学点,形成金牌授课教师品牌队伍,制定培训项目与信息反馈制、专人负责制,严格执行教学考核等管理制度。
针对今后我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朱书记提出:要不断优化我校办学资源,利用人才、区位优势,开发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新课程,“唱响民歌、国歌、国际歌”三个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维护已有培训基地,根据实际需要增设招生点以满足干部培训需要,优化培训内容,提升质量;以民大为中心,与周边地方密切合作,开办教育培训班;充分发挥教育培训资源,抓好培训基地各项工作。
卢献匾书记、主任就区民宗委如何协助区党委组织部门做好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出六方面部署:一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行政上自觉开展相关工作,周密规划,履行推动地方民族发展的重要职责。二是在区民宗委、党委组织部规划下运行,规划培训的内容须必要可行。三是要充分运用资源和力量,开展全区性培训班。四是因需而培,提高针对性和科学性要,切合实际、行之有效。五是采取各市交叉交流、考察学习、在线学习等多种培训方式,增大受众面。六是要注重培训效果,强调质量第一,总体规划下分段实施,注重阶段性成果。他表示,广西民宗委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在全国民委系统中取得优异成绩,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实施“十三五”,坚持国家民委的指导。他还提出三个加强点:增强民族干部教育培训约束力;坚持分层次、分类型培训原则;注重培训专业性,追求工匠精神。
曾凯部委介绍了广西发展定位和区位优势及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的做法。一是抓思想,聚共识,打牢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大局的基础。二是深化少数民族干部对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认识。三是强化少数民族干部对我区优良传统的认识。四是抓培养、强素质、严管理,努力造就堪当改革发展重任的少数民族干部主干力量。他介绍说,自治区研究制定2013至2017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世界的导向,通过交流认识或锻炼我们的措施,把少数民族干部推向改革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维护稳定第一线,使他们在实践锻炼中拓宽视野,积累经验;抓统筹、拓视野,为实现两个建成广泛聚集各类优秀人才。
张湘翼副司长总结了近年来干部教育培训研讨班取得的成绩并提出要求: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的一个重要平台。工作中牢牢把握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和全国干部教育培训会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二是结合实际,务求实效,将民族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整个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抓手,着眼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把新型城镇化和生态建设、特色产业发展,为民族地区主干线的干部加油充电,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党建修业和专业化能力素质。
三是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将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作为推动各地民委履职尽责的一个重要的桥梁,我们紧紧围绕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民族工作座谈会的部署要求,注重通过培训和培养来加强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为各地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是凝心聚力,携手共赢。将民族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培养干部双语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关于培养民族地区干部使用双语能力的要求,充分利用各民族语师资力量的优势,加大对民族地区基层双语干部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的建设,逐步提升民族地区干部使用民汉双语的能力,充分地保障少数民族群众使用民族语言的合法权益。
交流会前,张副司长一行人在朱华书记和谢尚果校长的陪同下分别参观了我校校史馆和民族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