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2017年全国民族院校法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暨民族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校长谢尚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顾忠东、广西司法厅副厅长杜恒年等12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我校,研讨民族法律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谢尚果校长指出,我校法学人才培养已有二十年历史,一直以国家法为教学基础,以东盟法、民族法研究为特色,为民族地区、广西地方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民族法与区域治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依托我校法学院建设,是广西高校法学教育界与广西司法厅、广西人大法工委等10多家实务部门共同建设的协同创新体。品牌活动“民族法学精英交流训练营”兼俱了人才培养机制创新、跨界学术研究创新双重功能,通过跨校际、跨专业调动教学资源,已联合培养了42名硕士、博士营员。品牌活动“业员主委会相思湖交流会”“基层法治示范点”是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平台。谢校长希望我校民族法与区域治理研究协同创新中人才培训模式能为推进民族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新思路。
顾忠东副主任表示,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推进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动力,是推动法制国家建设的有力保障,民族地区法学院担负着传承文明、创新理论的重任。他对民族地区法律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扩大少数民族法学硕士培养规模,继续办好民族法学精英交流训练营和社会跨界合作论坛;二是利用民族高校的资源优势,深入民族地区,围绕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综合研究,探索民族地区发展新途径;三是优化民族法学师资队伍结构,培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创新学术团队,推动民族地区创新发展。
杜恒年副厅长对创新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结合法律知识和理论实际培养高质量人才;二是注重专业化和政治素质的培养,努力提高法律人才的专业化水平,培养忠诚于国家、服务于人民的法律工作者。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杜文忠代表12所与会外地高校嘉宾进行致辞。我校民族法与区域治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展示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果。民族法学精英交流训练营分组汇报了在四川甘孜、广西三江、那坡、马山、宜州等地的实地调研成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袁翔珠教授认为,训练营给各高校学子提供了一个互通有无的机会,真正实现了多所高校法学教育资源融合、民族文化教育与法学人才培养融合,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融合。
会上授予了民族法学精英训练营调研报告一、二、三等奖获奖者荣誉证书,并举行了民族法学精英训练营结营授旗仪式。
下午,30所来自全国民族院校、各民族自治区内高校法学院长(系主任)、专业负责人,我校法学院领导及全体教师在国际交流处大会议室交流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经验。(编辑:张远晶 校对:陆梦丽)